勵德logo
回首頁
關於我們最新消息課程資訊勵德團隊檔案下載好站連結家長登入學生登入員工登入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 勵德中壢校公告
  • 廣德校本部公告
  • 勵德畢業生迴響
  • 勵德公告
  • 教育好文分享
  • 教育資訊分享
教育好文分享
HOME > 最新消息 > 教育好文分享
~30歲後~(上)~
[ 2015-10-20 ]

30歲後,為什麼人生這麼辛苦?

 

「人生的派對,在三十歲結束。」

 

一位詩人為華麗的二十代尾聲寫下如此冷哼般的悼詞。用悲傷的輓歌,哀悼曾經奔放熱情、意氣風發的大學時代,並且難過世俗生活即將到來。

 

三十歲過後,將經歷一段非常困苦的時期。因為詩人所說「派對結束,趕快醒悟!」的恫嚇並不是危言聳聽。只要去書店轉一圈,你會發現以三十歲為題的書不計其數,足以證明三十代比起人生中的任何一個十年都還要辛苦與孤單。

 

我在大學裡接觸到二十多歲年輕人,雖然他們也都不想變老,卻相當期待三十歲的到來。只因為這個年紀應該已經工作、結婚了,從某種角度來看,人生似乎變得安定了。這麼說來,三十歲理應比二十歲更好才對,但三十歲卻還是羨慕二十歲的美好。

 

是什麼導致三十歲與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如此辛苦?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就要蛻變成大人了」。

 

什麼時候,我們算是大人?

 

在撰寫本書時,我詢問過許多學生以及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你是大人了?」,大部分人會回答: 「我覺得自己還不是」。我又問:「那你認為要到什麼時候才算大人呢?」得到的答案不是「我還不知道」,就是「現在還不是」。老實說,就連寫下這些話的我, 也不禁反問自己:「那我又是個純粹的大人嗎?」

 

究竟什麼時候我們才算是大人呢?現在的我們,已經是大人了嗎?

 

所謂的「大人」,也許並不是年齡、婚姻、投票權、個人收入、稅金等達到某種條件時的「狀態」;應該

說它是在徬徨時也能夠清楚自己,並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更為恰當。

 

大人的三重困境

 

我們必須習慣
 

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卻沒有紅綠燈的事實。
 

——海明威

 

假設進入職場的你已經結婚,並且育有一個正在上幼稚園的女兒。突然發現今晚的行程表有重疊,遇到下列情況,你會做出什麼樣的

選擇呢?

 

公司的行程:
從國外來的重要客戶想要與擔任業務負責人的你見面。他是公司的頭號大客戶,因為明天就要回國了,所以只能約在今天晚上。而這個業務一直由你全權負責,只有你能應對這次會面。

 

家人的行程:
今晚是女兒第一次參加幼稚園的才藝表演,而且還是擔任話劇的主角,她已經懇求你多次了,希望你去看她的表演。由於公務繁忙,總是抽不出時間陪女兒的你,確實也早已許諾說她這次一定會去。

 

自己的行程:
你年輕時奉為偶像的搖滾樂團今晚將開演唱會,他們陪伴你度過了有歡笑也有淚水的青春歲月。這個樂團已經好久沒有演藝活動了,並且表示這是最後演出,之後將解散。你早早就預購了門票,卻險些忘記演唱會的時間就在今晚。

那麼,今晚你會去哪裡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假設太過極端。但對於在工作上擔任要職,並結婚成家的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會碰到類似這樣的艱難選擇呢。事業、家庭,以及個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調和,如果為這樣的關係命名,可以稱為「三重困境」,即成年人的三難。

 

每個人在面對事業、家庭、自身的價值觀各不相同,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所下的抉擇會因人而 異。不過,在我們國家,比起自己,更多的人會選擇家庭;比起家庭,更多的人會選擇事業。尤其是對於工作多年的人來說,往往會毫不猶豫地把工作放在第一優 先。為了事業成功而放棄一切的浮士德式做法,在我看來,最後內心必將空虛。深愛家庭的人,可能會優先選擇家人,但在工作至上的社會裡,如果高喊「家庭第 一」的話,很有可能會在公司被貼上「無能者」的標籤。想要選擇自己的行程就更不用說了,一定會被公司和家人雙雙指責為「只顧自己的利己主義者」。

 

所以,最不可能的選項就是去看演唱會吧。儘管演唱會可能會位居「欲望」名單的榜首,但是真正做 此選擇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為什麼一般人會先放棄這個選項呢?因為委屈的只有自己,只要自己不糾結,問題就能解決;但,如果是放棄客戶的應酬或女兒的表演, 就會受到對方的指責。因此,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比起自己最想要的選項,往往會傾向於受到責備最少的選項。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成年人的角色都很難扮演,最傷心的還是「自己」。

 

成年人的雜耍

 

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問整天工作且週末也不休息的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賺多少錢呢?」

爸爸不在意地答道:「問這個幹嘛?一天也就能賺30塊錢吧。」

一個月後的星期六早上,男孩叫住了準備出門工作的爸爸。

「爸爸,等一下,我想雇用你一天,可以嗎?」

 

男孩從口袋裡掏出了兩張20元紙鈔,放到了爸爸的手中。為了這40塊錢,這一個月來,男孩省下了自己的午餐費,每天中午只吃兩個包子。他把其中30塊拿來買下爸爸的一天,剩下的10塊錢則用來買公園門票和爸爸的便當。

 

這是很久以前中國《北京新聞》上刊登的真實故事,讀完之後,我的胸口像是被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個是為了家中生計連週末都在工作的父親,一個是為了跟爸爸去公園玩一天而「雇用爸爸」的兒子。當接過兒子從一個月內的飯錢中省出來的40塊錢,那位父親的心情究竟是如何呢?

 

面對工作和家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平衡。千萬不要陷入把自己搞得很累的困境,而是要努力成為既能忠於事業,又能忠於家庭的「了不起的大人」。在聽從別人召喚的「利他主義」和隨心所欲的「利己主義」拔河中,維持著平穩的柔韌性,這不正是成年人的試煉嗎?

 

所謂的人生,就是一場把事業、家庭、自我,以及一切未知變數都處理妥當的表演。在雜耍中,最重要的是不能為了抓住一顆球,而把其他的球都掉了。任誰都無法一次抓住所有的球,因此,必須及時拖住每顆球,並且努力維持彼此的平衡。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只有完善的分配,才能夠游刃有餘地打理好一切。

 

人生就是一場走唱表演,處理完一件事,緊接著又要面對另外一件事。不要因為一顆球掉到地上就彎腰去撿,當你彎下身的時候,下一顆飛來的球又會掉了。


(未完)

回上一頁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課程資訊 │ 勵德團隊 │ 檔案下載 │ 相簿 │ 好站連結 │ 家長登入 │ 學生登入 │ 員工登入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14  勵德文教機構.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EC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