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六月五日,J.K. 羅琳接受哈佛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學位(Honorary Doctor of Letters degree),並於當天畢業典禮上發表此篇演說。
面對全球首府哈佛畢業生,這群世界上學業最成功的人,J.K. 羅琳要送給他們的禮物就是「失敗」,因為「你們對成功的渴望,應該跟你們對失敗的恐懼一樣大⋯⋯你們失敗的經驗,可能跟平常人成功的經驗一樣少。」
回顧二十一歲大學畢業時期的我,對於現在四十二歲的我來說是有點尷尬的體驗。我當時堅信自己唯一想做的事、也一直想做的事就是寫小說。不過,我的父母皆出身貧困,都沒上過大學,他們認為我那過於豐富的想像力只是令人莞爾的個人怪癖,對於繳房貸或取得退休金是無濟於事的。我不記得是否告訴過父母我主修的是古典文學,他們甚至可能在我畢業典禮那天才發現。
關於父母希望我永遠都不要經歷窮苦的生活這點,我無可厚非。他們體驗過貧困的日子,我自己後來也經歷過,所以我同意他們,這不是什麼使人昇華的經歷。靠自己努力擺脫貧困,確實足以令人感到自豪,但只有傻瓜才將貧困視為浪漫的事。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最害怕的不是貧困,而是失敗。
我們最終都要自己摸索出失敗的定義是什麼,但只要你願意,這個世界總是迫不及待給你一套標準。所以,我可以這麼說,以任何傳統的標準來看,我在畢業後七年就經歷了慘敗。格外短命的婚姻已宣告破裂,而且我當時沒有工作,成了單親媽媽,可以說達到了現代英國最貧窮的標準,只差沒有流離失所。
那我為什麼要談失敗的好處?只不過因為失敗可以幫你擺脫不必要的東西。我不再需要偽裝自己,並開始將我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完成唯一對我重要的事。既然我最恐懼的事已成為現實,我就自由了,更何況我還活著,還有我最寶貝的女兒,又有一台老舊的打字機和滿腦子創意。於是谷底成了我重建人生的堅厚基石。
挫敗會讓你變得更有智慧、更茁壯,代表從此以後你的生存能力便是安全可靠的。在歷經逆境的考驗之前,你永遠不會認識到真正的自己,也不會知道自己人際關係的力量。這樣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禮物,雖然得來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比起我曾獲得的其他資歷都還要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