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德logo
回首頁
關於我們最新消息課程資訊勵德團隊檔案下載好站連結家長登入學生登入員工登入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 勵德中壢校公告
  • 廣德校本部公告
  • 勵德畢業生迴響
  • 勵德公告
  • 教育好文分享
  • 教育資訊分享
教育好文分享
HOME > 最新消息 > 教育好文分享
~學洗碗不怕打破~
[ 2015-11-14 ]

荷蘭父母的教養哲學:碗盤沒打破,小孩怎麼學會洗碗?

之前當小學足球教練時,常常看到練球中間休息由爸爸媽媽幫他們的心肝寶貝擦汗、拿杯子喝水、綁鞋帶。看到爸媽細心照顧他們小孩的畫面,心裡總會想到一句:「孩子早晚一定會離開你,那時候他怎麼辦?」

 

我會想到這個問題,跟我自己成長過程很有關係,雖然父母是辛苦把我生出來的人,但不代表我們這輩子都會維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我爸媽總是強調,當我成年之後,就要離開他們。

 

荷蘭父母的教養概念好像很不負起責任,在我看來,其實是給我最好的基礎,他們用這種態度讓我在人生跑道的前端,先練習跑步。我父母養小孩的目的,是養出社會獨立的成員,不依賴父母的支撐,能站出來面對生活挑戰的大人。

 

這種逼小孩離開暖窩的概念,在荷蘭非常常見,我還記得我高中快畢業的時候,所有同學都很期待,因為只要再等幾個月,就要念大學搬出去,離開父母的監視與管理,開始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爸媽可不是說說而已,他們一直要讓小孩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能走出家裡的保護。做家事是個好例子。

我幼稚園還沒畢業,父母就督促我學拿抹布,把碗擦乾,那時候我才4、5歲,常常打破杯子或盤子,我爸媽把這些損失當作教育成本,碗盤沒打破,小孩永遠學不會洗碗。小學一年級我的任務升級了,我不只是擦碗小弟,還要負責把碗都擦乾放進櫃子裡。

 

小孩都不喜歡做家事,像我就覺得玩樂高比做家事有趣多了,也常因為不想幫忙洗碗跟我父母吵架。 我爸媽會強調我們是一家人,同住屋簷下,每個人都有責任維持一個乾淨、舒服的生活環境,小孩大人都要參與。我怎麼吵都無法破壞這個邏輯,他們堅守原則,絲 毫不因為我生氣而讓步,就讓我不用洗碗。

 

等到我10歲,我父母忽然有一天說要跟我談一談:「你不需要再洗碗了」我媽開口,我很開心,以為我終於獲得家務戰場的勝利。

 

「但是你必須做其他的家事」我爸說。

 

「你自己選,要嘛繼續洗碗,但是不能再吵架了,要嘛做其他家事,吸地板,洗廁所,折衣服⋯。」

 

我這麼討厭洗碗的人不用多想,那天開始我就勤於洗廁所、吸地板、折衣服。我覺得我爸媽這個做法很聰明,因為他們不只解決為了洗碗跟我吵架的問題,也擴大我練習做家事的範圍,讓我更理解維持一個家庭運作,需要完成哪些家事。

等我再大一點,爸媽叫我去買菜,要我幫忙做飯,從簡單的切蔬菜、水果、肉,到了國中,我已經會準備全家的晚餐。

 

幫忙做家事,是我當大人的實習階段。

 

來到台灣,認識一些準備出國的留學生,常會提出來令我很納悶的話題,在場的台灣人常會問要出國的同學:「你會不會做飯?」

 

因為我身邊的朋友都在國、高中幫忙煮飯,所以多少都有自己拿手菜。來到台灣,我才驚覺:怎麼那麼多大人不會煮飯啊?

 

最誇張的是我太太的一個朋友,30多歲搬出家裡,跟老公展開新婚生活。我們到他們家作客,帶了文旦當伴手禮,我們朋友說「我不會殺柚子,剛搬出來只學會切一 些簡單的水果,柚子太難了,我不會」。台灣父母比較強調唸書或工作最重要,我朋友沒有機會練 習做家事,自然也不會切水果。

 

所以,當我看到練球途中的休息時間,父母代勞孩子的一切,我就會想到「小孩早晚會離開你,你給他獨立站穩的工具了嗎?」

 

回上一頁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課程資訊 │ 勵德團隊 │ 檔案下載 │ 相簿 │ 好站連結 │ 家長登入 │ 學生登入 │ 員工登入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14  勵德文教機構.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EC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