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德logo
回首頁
關於我們最新消息課程資訊勵德團隊檔案下載好站連結家長登入學生登入員工登入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 勵德中壢校公告
  • 廣德校本部公告
  • 勵德畢業生迴響
  • 勵德公告
  • 教育好文分享
  • 教育資訊分享
教育好文分享
HOME > 最新消息 > 教育好文分享
台灣為何要七成孩子陪三成孩子拚大學
[ 2015-09-23 ]

「用相同的教育方法,教所有的孩子,就是錯誤的教育政策。」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說,德國只有二成六的學生上大學,超過七成的孩子選擇先就業、讀技職;為何台灣要七成的孩子陪三成的孩子讀書、拚大學?

近幾年走進台東偏鄉辦學的嚴長壽表示,不管是企業或教育,都需要隨時用更高的眼光來看世界趨勢;看世界往哪邊走,才能知道下一步往哪邊去,才能保持競爭力。

他說,台灣偏鄉的問題,一直停留在討論補救教學、營養午餐,但這些無法翻轉孩子的未來。他每次看到熱血的老師,興奮地聚在一起討論教學方法,但事實上,回到偏鄉學校時,看到無奈的校長、沒有熱情的同事後,該怎麼辦?

嚴長壽認為,偏鄉教育問題在於,不分偏鄉城市,都用同一套教育方法,「不能用考大學、培養菁英的方法,來期待所有的學生,為什麼要七成的學生陪三成的學生讀書?忽略七成學生應該被發揮的天賦與優勢?」

嚴長壽認為,台灣應該先觀察世界往哪個方向走,再評估自己的優勢、對應的優點。接著研究政策,有了政策才能談到後續的教材、老師的培訓等執行面。

「不只台灣,全世界的教育也一直按照過去兩百年來的模式,師培中心訓練出一批老師後,就用同一套教學方式走天下。」嚴長壽認為,這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教育也面臨到科技革命,當可以得到世界各種資訊的時候,老師、教育部扮演的角色都必須重新檢討。

他分析,一個是科技可以解決的事情,包括資訊的透明化與活化,老師陪伴學生一起去探索,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陪伴者。另一個是教學生學做人與學做事。

「學生不需要變成最有學問的人,但要培養品格與人文素養,讓他們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嚴長壽說,學生面對的是長久的人生,學校應教這些帶著走一輩子的能力。

回上一頁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課程資訊 │ 勵德團隊 │ 檔案下載 │ 相簿 │ 好站連結 │ 家長登入 │ 學生登入 │ 員工登入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14  勵德文教機構.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ECONET